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3分)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A.NH3B.CH4C.NaHCO3D.HClO32.(3分)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KOH溶液B.Fe(OH)3胶体C.盐酸D.NaNO3溶液3.(3分)实验室中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A.B.C.D.4.(3分)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A.水B.砂子C.煤油D.二氧化碳5.(3分)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aCl B.CH3CH2OH C.HCl D.KOH6.(3分)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11B.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C.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D.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7.(3分)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淘米D.萃取8.(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B.新制的氯水C.漂白粉D.空气9.(3分)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石成金B.水落石出C.滴水成冰D.拨云见日10.(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苏打﹣﹣NaHCO3B.胆矾﹣﹣CuSO4C.酒精﹣﹣C2H5OH D.生石灰﹣﹣Ca(OH)211.(3分)xx年2月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__.235U是一种重要的核燃料,这里的“235”是指该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质量数12.(3分)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C.过滤D.移开蒸发皿13.(3分)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Al22(SO4)3=2Al3+﹣﹣+3SO4B.NaHCO23=Na++H++CO3C.Ba(OH)﹣2=Ba2++2OH D.NaHSO4=Na++H+﹣+SO2414.(3分)下列离子检验的方__确的是()﹣A.某溶液+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C.某溶液+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有CO2﹣315.(3分)在NaCl、MgCl
2、MgS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Na+)=
0.1mol/L,c(Mg2+)=
0.25mol/L,﹣﹣c(Cl)=
0.2mol/L,则c(SO24)为()A.
0.15mol/L B.
0.10mol/L C.
0.25mol/L D.
0.20mol/L16.(3分)反应2NO+2CO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CO是氧化剂D.NO发生还原反应17.(3分)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A.FeCl3B.CuCl2C.HCl D.FeCl218.(3分)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电子总数为50,已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则M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10B.12C.14D.2119.(3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正确步骤是()
①把已冷却的溶液注入容量瓶里;
②把称量好的溶质放在烧杯里用水溶解;
③振荡;
④洗涤烧杯内壁,把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⑤定容;
⑥盖紧容量瓶,振荡摇匀.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①④⑤⑥C.
②①④⑤③⑥D.
②①④③⑤⑥20.(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8g 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
22.4L C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1L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D.1mol H2在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21.(3分)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淀粉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碘单质B.用分液漏斗分离水与乙醇的混合物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氯气22.(3分)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常温时水溶液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C.与稀盐酸反应快慢Na2CO3<NaHCO3D.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Na2CO3<NaHCO323.(3分)(xx•沈阳一模)将钠、镁、铝各
0.3mol分别加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123B.632C.311D.111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24.(8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__,沉淀A_________,沉淀B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1﹣25.(15分)某同学用10mol•L的浓盐酸配制250mL1mol•L1的稀盐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盐酸体积_________mol.
(2)所需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
(3)容量瓶上标有a.温度、b.浓度、c.容量、d.压强、e.刻度线、f.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4)下列操作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a.移液时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b.定溶时仰视液面c.容量瓶未干燥d.颠倒摇均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5)取所配制的稀盐酸100mL与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6mL,则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_________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反应后溶液中H+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26.(8分)计算题
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0.9g/cm3,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有一块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金属钠,质量为
5.22g,放入足量水中,当反应结束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
0.2g,求被氧化的钠的质量.xx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3分)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A.NH3B.CH4C.NaHCO3D.HClO3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__.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据此判断.解答解A、氨气在溶液中不能电离不是酸,故A错误;B、甲烷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含有氢元素,属于烃类,故B错误;C、碳酸氢钠含有氢元素,属于盐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为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酸式盐,故C错误;D、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酸的含义和物质的分类知识,可以根据概念来回答,难度不大.2.(3分)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KOH溶液B.Fe(OH)3胶体C.盐酸D.NaNO3溶液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下列分散系是胶体即可.解答解A.KOH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A错误;B.Fe(OH)3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C.盐酸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D.NaNO3溶液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__之间,这也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3.(3分)实验室中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A.B.C.D.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根据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结合各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腐蚀品标志.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气体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__标志,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的识别,难度不大,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3分)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A.水B.砂子C.煤油D.二氧化碳考点钠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生成氧气,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都反应,则不能用二氧化碳、水灭火,故A、D错误;加入沙子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B正确,加入煤油燃烧更旺盛,故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钠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钠的性质以及燃烧产物判断灭火的方法.5.(3分)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aCl B.CH3CH2OH C.HCl D.KOH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解答解A.NaCl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B.CH3CH2OH在水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选;C.HCl在水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在液态时不导电,故C选;D.KOH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难度不大.要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6.(3分)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11B.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C.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D.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N=nNA计算微粒数目,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A、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4个、22个;B、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分别为1个、2个;C、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都是1个;D、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个、3个.解答解A、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4个、22个,因此它们所含电子数之比为711,故A错误;B、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分别为1个、2个,因此它们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12,故B正确;C、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都是1个,因此它们所含C原子总数之比为11,故C正确;D、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个、3个,因此它们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3,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理解与灵活应用.7.(3分)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淘米D.萃取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分析;B.根据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分析;C.根据淘米是利用密度的不同;D.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解答解A.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是从溶液中将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如海水晒盐.不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故A错误;B.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不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故B错误;C.淘米是利用密度的不同,沙子的密度大,沉在水中,主要是从密度的角度考虑,故C错误;D.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为萃取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熟练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物质的性质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8.(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B.新制的氯水C.漂白粉D.空气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液氯是单质,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新制的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和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纯净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根据纯净物的定义判断即可.9.(3分)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石成金B.水落石出C.滴水成冰D.拨云见日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__.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点石成金指矿石冶炼金属,有新物质金属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水落石出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B错误;C.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C错误;D.拨云见日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苏打﹣﹣NaHCO3B.胆矾﹣﹣CuSO4C.酒精﹣﹣C2H5OH D.生石灰﹣﹣Ca(OH)2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__;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分析A、碳酸钠俗称苏打;B、五水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C、酒精是乙醇的俗称;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A错误;B、五水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故B错误;C、酒精是乙醇的俗称,故C正确;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俗称,属于教材中知识的记忆和归纳的问题,难度不大.11.(3分)xx年2月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__.235U是一种重要的核燃料,这里的“235”是指该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质量数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__.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原子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来解答.解答解235U中“235”是指该原子的质量数,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较简单.12.(3分)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C.过滤D.移开蒸发皿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闻气体应防止中毒,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过滤需要引流;D.不能用手拿蒸发皿.解答解A.闻气体应防止中毒,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则应用手轻轻扇动,操作合理,故A正确;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导致失火,应利用火柴点燃,故B错误;C.过滤需要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故C错误;D.不能用手拿蒸发皿,以免烫伤,应利用坩埚钳取蒸发皿,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涉及闻气体的方法、酒精灯使用、过滤、蒸发等,注意方案的操作性、合理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3.(3分)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Al2(SO4)3=2Al3++3SO2﹣4B.NaHCO3=Na++H++CO2﹣3C.Ba(OH)﹣﹣2=Ba2++2OH D.NaHSO4=Na++H++SO24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先判断电解质的强弱,强电解质用“═”,电离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并注意原子团不可拆分来解答.解答解A、Al2(SO4)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2﹣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A正确;﹣B、NaHC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B错误;﹣C、Ba(OH)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C正确;D、NaHS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的强弱、物质中的原子团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注意强酸对应的酸式酸根离子与弱酸对应的酸式酸根离子的不同,难度不大.14.(3分)下列离子检验的方__确的是()﹣A.某溶液+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C.某溶液+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有CO2﹣3考点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A.沉淀可能为硫酸银;B.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滴加BaCl2溶液,都成生成白色沉淀;C.氢氧化铜为蓝色不溶物;D.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解答解A.无色溶液加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AgCl,沉淀还可能为硫酸银,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l,故A错误;B.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__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因为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滴加氯化钡溶液,都成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C.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此为铜离子的特征反应,故C正确;D.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2﹣﹣﹣,或SO2﹣33,或HCO
3、HSO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离子检验的考查,涉及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注意检验中排除干扰因素,题目难度不大.15.(3分)在NaCl、MgCl
2、MgS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Na+)=
0.1mol/L,c(Mg2+)=
0.25mol/L,﹣﹣c(Cl)=
0.2mol/L,则c(SO24)为()A.
0.15mol/L B.
0.10mol/L C.
0.25mol/L D.
0.20mol/L考点物质的量浓度.专题计算题.分析令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列式计算c值.据此判断.解答解令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则﹣1﹣﹣
0.10mol•L×1+
0.25mol•L1×2=
0.20mol•L1×1+2c,解得c=
0.20mol/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度不大,利用常规解法,比较麻烦,本题根据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原则解答,注意电荷守恒原则在混合溶液有关离子浓度计算经常运用.16.(3分)反应2NO+2CO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CO是氧化剂D.NO发生还原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2NO+2CON2+2CO2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解答.解答解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生成物中有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O为还原剂,故C错误;D.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基本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7.(3分)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A.FeCl3B.CuCl2C.HCl D.FeCl2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与氢气反应生成HCl,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故A不选;B.Cu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化合生成CuCl2,故B不选;C.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化合生成HCl,故C不选;D.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不能直接由单质间化合制取FeCl2,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取及氯气的化学性质,明确“直接化合”及“氯气的强氧化性”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8.(3分)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电子总数为50,已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则M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10B.12C.14D.21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先根据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求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然后根据M2O3的电子数求出M原子的电子数,最后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来解答.解答解因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因M2O3的电子数为50,则一个M原子的电子数为=13,所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7﹣13=1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的关系,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量数.19.(3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正确步骤是()
①把已冷却的溶液注入容量瓶里;
②把称量好的溶质放在烧杯里用水溶解;
③振荡;
④洗涤烧杯内壁,把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⑤定容;
⑥盖紧容量瓶,振荡摇匀.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①④⑤⑥C.
②①④⑤③⑥D.
②①④③⑤⑥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对各操作进行排序.解答解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②①④③⑤⑥,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20.(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8g 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
22.4L C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1L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D.1mol H2在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1分子H2O含有2个氢原子;B、气体摩尔体积vm=
22.4L/mol的使用条件是标准状况(0℃、101kPa);C、1mol K2SO4溶液电离产生2mol的钾离子;D、1mol H2完全燃烧转移2mol的电子.解答解A、18g H2O中,n(H2O)==1mol,所以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B、n(CO2)==1mol,所以标准状况下,
22.4L C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故B正确;﹣C、n(K2SO4)=cV=1mol•L1×1L=1mol,而K2SO4溶液电离产生2mol的钾离子,故1L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2NA,故C错误;D、1mol H2完全燃烧转移2mol的电子,1mol H2在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21.(3分)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淀粉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碘单质B.用分液漏斗分离水与乙醇的混合物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氯气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淀粉遇碘变蓝色;B.乙醇和水混溶;C.氯化钡和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D.氯气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收集.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用淀粉检验碘,故A正确;B.乙醇和水混溶,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氯化钡和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应用硫酸鉴别,故C错误;D.氯气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收集,应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更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22.(3分)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常温时水溶液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C.与稀盐酸反应快慢Na2CO3<NaHCO3D.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Na2CO3<NaHCO3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B、碳酸钠较碳酸氢钠易溶;C、根据碳酸为二元酸,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再继续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D、1mol碳酸钠消耗2molHCl,1mol碳酸氢钠消耗1molHCl.解答解A、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故A错误;B、碳酸钠较碳酸氢钠易溶,故B错误;C、碳酸为二元酸,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再继续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直接生成二氧化碳,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反应快,故C正确;D、1mol碳酸钠消耗2molHCl,1mol碳酸氢钠消耗1molHCl,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Na2CO3>NaHCO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3.(3分)(xx•沈阳一模)将钠、镁、铝各
0.3mol分别加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123B.632C.311D.111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反应物的量先判断金属与酸哪种过量,按不足量计算.钠与酸反应完会继续与水反应;解答解将三种金属各
0.3mol分别投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可知三种金属都过量,应按盐酸的量计算,镁、铝产生氢气物质的量相等,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1L×1mol/L)×═
0.05mol.但金属钠活泼,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钠,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应按钠的物质的量计算
0.3mol钠产生
0.15mol氢气.故将钠、镁、铝各
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15mol
0.05mol
0.05mol═311,所以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311.故选C.点评本题考察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此类题应先判断谁过量,按不足量计算,同时注意一些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完会继续与水反应.本题易错选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24.(8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 B(a NO3)〔2或BaCl2〕,沉淀A BaSO4,沉淀B AgCl.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如先加入AgNO3,则会同时生成Ag2SO4和AgCl沉淀,则应先加入过量的BaCl2[或﹣Ba(NO3)2],生成BaSO4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最后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解答解
(1)如先加入AgNO3,则会同时生成Ag2SO4和AgCl沉淀,则应先加入过量的BaCl2[或﹣Ba(NO3)2],生成BaSO4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则试剂X为BaCl2[或Ba(NO3)2],沉淀A为BaSO4,沉淀B为AgCl,故答案为BaCl2[或Ba(NO3)2];BaSO4;AgCl;﹣
(2)加入过量的BaCl2[或Ba(NO3)2],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在所得滤液中含有Ag+、Ba2+,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Cl、SO24的性质,把握除杂原则,提纯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注意把握实验的先后顺序.﹣25.(15分)某同学用10mol•L1﹣的浓盐酸配制250mL1mol•L1的稀盐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盐酸体积25mol.
(2)所需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需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容量瓶上标有a.温度、b.浓度、c.容量、d.压强、e.刻度线、f.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a、c、e(填字母符号).
(4)下列操作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b、d a.移液时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b.定溶时仰视液面c.容量瓶未干燥d.颠倒摇均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5)取所配制的稀盐酸100mL与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6mL,则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2.6g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反应后溶液中H+物质的量浓度是
0.2mol/L.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是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来计算回答;
(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仪器来回答;
(3)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
(4)根据公式c=来确定实验中的误差;
(5)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公式c=来计算即可.解答解
(1)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设需要盐酸体积为V,10mol•L1﹣•V=
0.25L•1mol•L1,解得V=
0.025L=25mL,故答案为25;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故答案为a、c、e;
(4)a.移液时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属于正确操作,故a错误;b.定溶时仰视液面,所加水量会偏多,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c.容量瓶未干燥,不会影响实验数据结果,故c错误;d.颠倒摇均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浓度会偏小,故d正确.故选b、d;
(5)根据反应Zn+2H+=Zn2++H2↑,稀盐酸100mL的物质的量
0.1L×1mol/L=
0.1mol,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6mL,物质的量为=
0.04mol,所以盐酸会剩余,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08mol,消耗金属锌的物质的量为
0.04mol,质量为
0.04mol×65g/mol=
2.6g,剩余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02ml,反应后溶液中H+物质的量浓度是=
0.2mol/L,故答案为
2.6g;
0.2mol/L.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以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情况知识,难度不大.26.(8分)计算题
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0.9g/cm3,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有一块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金属钠,质量为
5.22g,放入足量水中,当反应结束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
0.2g,求被氧化的钠的质量.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①假定水为1L,氨气为700L,根据n=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氨气的质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进而计算溶液的质量,利用V=计算溶液的体积,再根据c=计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根据反应2Na+2H2O=2NaOH+H2↑计算样品中金属Na的质量,进而计算氧化钠的质量,根据氧化钠中Na元素质量分数计算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钠的质量.解答解
①假定水为1L,氨气为700L,则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氨气的质量为mol×17g/mol=g所以氨水的体积为=L,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答所得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
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g,则2Na+2H2O=2NaOH+H2↑462m(Na)
0.2g m(Na)==
4.6g,m(Na2O)=
5.22g﹣
4.6g=
0.62g,则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金属钠的质量=
0.62g×=
0.46g,答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金属钠的质量为
0.46g.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难度不大,
(1)中注意对公式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