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其中1-6题为单选题,7-10题为多选题,多选题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m,第三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m/s,则 A.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B.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
0.6m/sC.时间间隔T=1sD.物体在第1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
0.6m
2.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A.B.C.D.
3.如图所示,两竖直木桩ab、cd固定,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固定在a、c处,绳长为L,一质量为m的物体A通过轻质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中间,静止时轻绳两端夹角为120°若把轻绳换成自然长度为L的橡皮筋,物体A仍处于静止状态,橡皮筋处于弹性限度内,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对于上述两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绳的弹力大于mgB.轻绳的弹力小于mgC.橡皮筋的弹力大于mgD.橡皮筋的弹力小于mg
4.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轻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物体B悬挂着已知质量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将增大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D.物体A可能被拉动
5.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xt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m/s2,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则 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a=m/sB.t=3s时a车和b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C.t=1s时b车的速度为10m/s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m
6.如图所示,水平固定且倾角为37°sin37°=
0.6,cos37°=
0.8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小球A、B,它们用劲度系数为k=200N/m的轻质弹簧连接,弹簧的原长为l0=20cm,现对B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A、B均在斜面上以加速度a=4m/s2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的长度l和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 A.
0.15m25N B.
0.25m25NC.
0.15m
12.5ND.
0.25m
12.5N
7.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v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根据图像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率v0=3m/s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75C.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xmin=
1.44mD.当某次θ=3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沿斜面下滑
8.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一起沿竖直墙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两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M一定受到4个力B.物体N可能受到4个力C.物体M与墙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D.物体M与N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体B置于斜面体C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物体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均处于静止状态,定滑轮通过细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B可能不受静摩擦力作用B.斜面体C与地面之间可能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C.细杆对定滑轮的作用力沿杆竖直向上D.将细绳剪断,若物体B仍静止在斜面体C上,则此时斜面体C与地面之间一定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刚性圆环套在粗糙的竖直固定细杆上,圆环的直径略大于细杆的直径,圆环的两边与两个相同的轻质弹簧的一端相连,轻质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在和圆环同一高度的墙壁上的P、Q两点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起初圆环处于O点,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且原长为L,细杆上面的A、B两点到O点的距离都为L将圆环拉至A点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对于圆环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环通过O点的加速度小于gB.圆环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g+C.圆环在O点的速度最大D.圆环在B点的速度为22.实验题(每题8分,共16分)
11.甲、乙两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1所示,图2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mm上位置的放大图,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
2、l
3、l
4、l
5.1由图2知刻度尺的示数l1=________cm,若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10m/s22甲同学以弹簧的长度l为横坐标,以钩码的重力G为纵坐标建立了G-l图象,如图3所示,则由图知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3乙同学先将弹簧平放在桌面上,测出了弹簧的原长l0,并以弹簧的伸长量x=l-l0为横坐标,以钩码的重力G为纵坐标作出了G-x图象,如图4所示,则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某老师对传统实验进行了改进,其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先将沙和沙桶通过细绳绕过滑轮悬挂于小车一端,调节平板的倾角θ,使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
②保持平板倾角θ不变,去掉沙和沙桶,小车即在平板上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纸带测量其加速度a;
③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重复
①②两步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④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1[多选]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可以用电池盒给打点计时器供电B.应在小车开始运动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D.应让小车从靠近滑轮处开始运动2在操作
①中若打出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纸带左端为连接小车处,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些3在操作
②中,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__用题中所给定的字母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4在本实验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在操作
④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三计算题(共44分)
13.(8分)如图所示,质量m=5kg的物块看作质点在外力F1和F2的作用下正沿某一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1大小为50N,方向斜向右上方,与水平面夹角α=37°,F2大小为30N,方向水平向左,物块的速度v0大小为11m/s当物块运动到距初始位置距离x0=5m时撤掉F1,g=10m/s2求1物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撤掉F1以后,物块在6s末距初始位置的距离14(10分)有一质量m=2kg的小球套在长L=1m的固定轻杆顶部,杆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静止释放小球,1s后小球到达杆底端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sin37°=
0.6,cos37°=
0.81求小球到达杆底端时速度为多大?2求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若在竖直平面内给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杆方向的恒力,静止释放小球后保持它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且沿杆向下运动,则这样的恒力为多大?15(12分).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直升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a所示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悬绳悬挂运动员,每根悬绳与中轴线的夹角为37°,如图b所示已知运动员和降落伞的质量均为50kg,不计运动员所受的阻力,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所受的阻力f与下落速度v成正比,即f=kv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
0.6,cos37°=
0.8求1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下落的高度;2阻力系数k和打开降落伞瞬间的加速度;3降落伞的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16.(14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为L=
1.6m、质量为M=3kg的木板,一个质量为m=1kg大小不计的物块放在木板的最右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g取10m/s21施力F后,要想把木板从物块的下方抽出来,求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2为把木板从物块的下方抽出来,施加某力后,发现该力至少作用t0=
0.8s的时间,可恰好抽出木板,求此力的大小高三第一次段考物理答案一选择题(4X10=40分)12345678910DDDCDBBCADADBD二实验题(8+8=16分)11
(1)(2分)
11.
501.00
(2)(4分)
11.00100
(3)(2分)弹簧自身有重力12
(1)(2分)CD
(2)(2分)减小
(3)(2分)mg
(4)(2分)不需要需要三计算题共44分)13(8分)解析1物块向右做匀速运动f+F2=F1cosα;f=μmg-F1sinα,联立解得μ=
0.52撤掉F1后a1==m/s2=11m/s2设经过时间t1向右运动速度变为0,则t1==1s此时向右位移x1=t1=
5.5m后5s物块向左运动a2==1m/s2后5s向左位移x2=a2t22=
12.5m物块在6s末距初始位置的距离Δx=x2-x0+x1=
12.5m-5m+
5.5m=2m答案
10.5 22m14(10分)[解析] 1设小球到达杆底端时速度大小为v,则,,得v==2m/s2设小球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1得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3小球在恒力作用下,有mgsinθ-μN2=ma2,得N2=20N若恒力F垂直杆向上,则F=N2+mgcosθ,得F=36N若恒力F垂直杆向下,则F=N2-mgcosθ,得F=4N答案 12m/s
20.5 336N或4N15(12分)[解析] 1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运动员下落的高度h=,由题图a可知v0=20m/s,解得h=20m2由题图a可知,当速度为v=5m/s时,运动员做匀速运动,受力达到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得kv=2mg,即k=,解得k=200N·s/m在打开降落伞瞬间,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v0-2mg=2ma,解得a=30m/s2,方向竖直向上3根据题意可知,打开降落伞瞬间悬绳对运动员拉力最大,设此时降落伞上每根悬绳的拉力为T,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则有8Tcos37°-mg=ma,代入数据可解得T=
312.5N,故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
312.5N[答案] 120m 2200N·s/m 30m/s2,方向竖直向上
3312.5N16(14分)[解析] 1力F拉动木板运动过程中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μmg=ma,即a=μg=1m/s2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μmg=Ma1,即a1=要想抽出木板,则只需a1a,即FμM+mg,代入数据得F4N2由1分析可知,有力作用在木板上时,木板的速度必大于物块的速度,而木板恰好从物块下抽出时,两者速度大小相等,则力撤去时木板未从物块下抽出设有力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2=设没有力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3,则a3==m/s2设从没有力到木板恰好被抽出所用时间为t2木板从物块下抽出时有物块速度为v=at0+t2发生的位移为s=at0+t22木板的速度为v板=a2t0-a3t2发生的位移为s板=a2t02+a2t0t2-a3t22木板刚好从物块下抽出时应有v板=v,且s板-s=L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t2=
1.2s,a2=3m/s2,F=10N[答案] 1F4N 210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