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11月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七夕节,到底在过什么曹雅欣七夕节之所以也被唤作是“中国的情人节”,是由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参与了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至少在西汉初年,这个神话传说就已经盛行于民间 于是,七夕之时,闺中女孩儿们遥想着牛郎织女的挣扎与幸福,也在七夕的星空下许愿,希望为自己求得一份好姻缘所以,与上元节的“情人会”不一样,七夕节只是“情人盼”,是没有约会、没有情郎、没有爱情的空想阶段 其实,女孩子们的乞求许愿,与其说她们在求一段爱情,不如说她们是在求一个良人,更不如说她们是在求一个人生 这就涉及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与婚姻观念 在古人看来,女儿在家是客,是暂居于娘家,只有当她出嫁、嫁到了终身仰仗的夫家、嫁往了托付整个大半生的外姓家庭里,那才算是“有家”所以女有夫,就叫“有家”;相对应的,男有妻,叫做“有室”;男女成婚,双方共同组成了“家室” 因此,女子出嫁,叫“归来”,是回归到了命中注定、三世有缘的屋檐下古语称女孩嫁人,就叫“之子于归” 在《诗经》里的一首贺新娘曲《桃夭》,是为踏出闺门的新娘子送上的一首贺歌,里面就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女子归来,家室完整因此,女人成婚,是将终身赌注给了她要陌生面对的丈夫以及她要只身融入的夫家所以闺中女儿期许未来的姻缘,说她们甜蜜幻想爱情那是奢侈的,她们紧张揣度丈夫与夫家,那才是真实的,因为那个男人、那个夫家的好坏,决定了她无可悔改、不可转圜的下半生命运 七夕节,是我们臆想中的“情人节”,但古代女子甚至无缘言情、无心痴盼“情人”,只要命运赐给她的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良人”,那就是姻缘善待了她的人生 七夕的“情人节”,如果两心情热,那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如果心境秋凉,那就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但无论如何,这一个“情人节”的本质从牛郎织女的本源苦情算起,就是一个相思相望不相亲的节日,是苦中作乐而已的暂时私会;从女孩儿的闺中岁月看,又是一个望穿秋水候良人的节日,是没有良人时的一厢情愿所以秦观最著名的宋词《鹊桥仙》形容这一个情感节点,也只好半是安慰半是无奈地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若两情相悦,自然还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别离;若两心相依,每一天便都是幸福情人节,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 所以,七夕节的风俗,古代女孩的乞求,无论乞求心灵手巧也好、乞求良人姻缘也好,都有无限辛酸在其中——那样苦苦地求盼,那样深深地许愿,那样迷信地通过游戏来求一个吉祥预兆,正是说明了女性不能自主命运、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 而今天过七夕节,很少有人再“乞巧”了,但是反而,我们的时代靠女性的投身职业、女性的自主婚姻,完成了古时女子在星空下专注乞求的幸福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是爱情故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B.七夕节只是没有约会,没有情郎、没有爱情的空想阶段,只是闺中女孩遥想着牛郎织女许愿,为自己求一份好姻缘而已C.古代女子终身仰仗托付大半生的,是外姓的夫家,因此,女子出嫁,叫“归来”,回归到命中注定、三世有缘的屋檐下D.古代闺中女儿期许未来的姻缘并非甜蜜幻想爱情,而是紧张揣度丈夫与夫家的好坏,揣度自己不可改变的下半生命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得一项是()(3分)A.古人认为女儿在父母家是客人,有了丈夫才算是“有家”,而男儿有了妻子,也才能叫做“有室”,男女成婚才能算是组成“家室”B.古语称女孩儿嫁人叫“之子于归”,因为他们在送新娘子踏出闺门之时,会送上一首贺曲《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C.古代女孩,会在“七夕节”乞求心灵手巧,或乞求良人姻缘,但怎样的求盼、怎样的许愿,都蕴含着无限的辛酸D.七夕节,只是我们臆想中的“情人节”,而对于古代女子,若命运赐给他一个还不错的丈夫,就是她很好的婚姻的运气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七夕节的风俗实质是通过游戏来乞求一个吉祥预兆的迷信活动,它说明了古代女性不能自主命运、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B.七夕节从本质来看,无非是是相思相望难相亲的暂时相会,或望穿秋水候良人的一厢情愿,而非今天理解的浪漫幸福C.文章引用诗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在告诉我们,只要两情相悦,每一天就都是幸福情人节,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D.现在过七夕节,或许还有人“乞巧”,但更多的女性已投身职业、婚姻自主,无需再在星空下专注地祈求幸福的人生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义府,瀛州饶阳人贞观中,李大亮巡察剑南,表义府才,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为长孙无忌所恶,奏斥壁州司马诏未下,义府问计于舍人王德俭德俭者,许敬宗甥,瘿
①而智,善揣事,因曰“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武后已立,义府与敬宗、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相推毂,济其奸,诛弃骨鲠大臣,故后得肆志攘取威柄,天子敛衽
②矣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洛州女子淳于以奸系大理,义府闻其美,属丞毕正义出之,纳以为妾卿段宝玄以状闻诏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鞫治义府且穷,逼正义缢狱中以绝始谋侍御史王义方廷劾,义府不引咎,三叱之,然后趋出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未几进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更封河间郡公,诏造私第诸子虽褓负皆补清官明年,召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母丧免,夺丧为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既主选,无品鉴才,而溪壑之欲,惟贿是利,不复铨判,人人咨讪又母、妻、诸子卖官市狱,门如沸汤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白其赃,诏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杂讯,有状,诏除名,流巂州,朝野至相贺三子及婿尤凶肆,既败,人以为诛“四凶”乾封元年大赦,独流人不许还,义府愤恚死,年五十三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有删节][注]
①[瘿(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
②[裣衽(liǎnrèn)]整理衣襟,表示恭敬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B.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C.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D.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又称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其长官名为大理寺卿B.古代规定,官员任职期间父母亡故,必须辞官回乡守孝三年,服除后方能起用,也有因朝廷需要,守孝期未满就起用,称为“夺丧”C.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D.“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这是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的秩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义府善于察言观色,投机钻营即将被贬斥之时,他得知唐高宗有意立武昭仪为皇后,马上找机会写奏折要求“废后立昭仪”,深得皇帝喜爱,转危为安B.李义府拉帮结伙,结党营私他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陷害忠良,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C.李义府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他选拔官员只看钱,不看才,并且与母亲、妻子、儿子共同卖鬻狱,全家腐败D.李义府外表柔恭,内心却阴险偏狭与人谈话,总是和颜悦色,但凡是冒犯了他、不中他的的人,却要设法中伤陷害,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笑中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化度寺作吴文英池上红衣
①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
②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
③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闾门
④屋数间 [注]
①红衣指红色的莲花
②殷云浓云
③愁黛女子的愁眉
④阊门苏州西门这里指诗人的家所在之处8.上阕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阕中“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三句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表现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描写建筑物多,不知有几千万座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
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25分)正步刘建超郑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邻居梁正伯伯就带着郑志和儿子梁帅在门前的空地上,“
一二一、一二一”地练习走正步郑志摇摆的小身躯、天真又认真的神态,常逗得两家大人欢笑梁正伯伯喜欢郑志,夸他能吃苦,将来会有出息对自己那个抹着鼻子哭泣的儿子梁帅,就多了一些训斥“瞧瞧你那窝囊样儿,走个正步都怕苦喊累哭鼻子,没出息!”挨了批的梁帅,经常怂恿郑志偷个懒儿,他还到郑志的父亲那里去诉苦,说哥哥故意逞能,故意显摆,惹得父亲训斥自己郑志的父亲让郑志让着弟弟点儿,郑志听话答应了可一到走正步,他就雄赳赳气昂昂有一次,梁帅想要一辆“凤凰”牌山地车,便和郑志商量,让他练正步时收点儿劲,好让自己出出风头,老爸一高兴没准儿就把自行车给推回来了,郑志听后点头答应了谁知正步一走,郑志照样还是精气神不减,气得梁帅把嘴撅得老高买车的计划泡汤了,郑志挠着头皮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一走正步就把啥都忘了”郑志的父亲和梁帅的父亲是战友,两个人一同入伍,又一同转业到了公安局在一次处置紧急事件中,行凶的歹徒拉响了捆绑在身上的炸药,导火索冒出“嗞嗞”作响的蓝色火焰紧急关头,梁帅的父亲一把推开了站在身边的郑志的父亲,抱着歹徒纵身滚下了山坡巨响之后,浓烟升起,歹徒毙命,梁帅的父亲身负重伤,还拐了一条腿郑志的父亲经常讲这个故事,对郑志说“我这条命是你梁伯伯给的,没有你梁伯伯就没有今天的我,也就不会有你小子,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了”郑志当然不会忘记,对梁帅也像亲兄弟一般梁帅作业偷懒,郑志就帮他把作业补上梁帅同别人打架,不管是梁帅惹了别人,还是别人惹了梁帅,只要梁帅吃亏,郑志就会奋不顾身地上去护着梁帅,最后往往是惹事的梁帅一点儿事情没有,郑志却被弄得灰头土脸、鼻青脸肿梁帅也不愧疚,只是搂着郑志的脖子,理所当然地说“没啥没啥,我爸救过你爸的命啊!”郑志18岁那年,考入了公安大学,第二年参加了国庆大阅兵,还是方阵的领队郑志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电视机前的老哥俩又激动地举杯喝上了梁正对儿子梁帅说“你看你哥郑志,阳光、正气、有精神再看看你那窝囊样儿,大学考不上,还在瞎混”梁帅不屑地说“那有什么,不就是踢个正步嘛”梁正眼睛一瞪,说“走正步也和人生一样,人正步子才能正你小子到院子里给我走十个来回”郑志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依旧保持着每天走正步的习惯,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郑志每天清晨在桥头荷塘边走正步,成了公园里的一道风景可令郑志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升任局长后,遇到的第一个案子居然是有关梁帅的其时,梁帅已经是本市知名的董事长,事业做得很大,也是报纸电视经常关注的人物在前不久竞标一块地皮时,梁帅竟然怂恿手下行凶,将对手打伤致残郑志带人前去调查,梁帅却满不在乎,说“郑局长,别忘了,我爸救过你爸的命”父亲让郑志回家吃晚饭,母亲做了郑志喜欢吃的菜,还特意开了一瓶好酒父子俩吃着,喝着父亲几次欲言又止,饮下酒的叹息声很重母亲则拭着泪,不停地往郑志碗里夹菜一顿饭,父子俩谁也没说一句话父亲拍拍郑志的肩头,走了郑志第一次失眠了,他在院子里独自转着,看着隔壁梁伯伯家里的灯光发呆第二天清晨,郑志还是准时到了荷花池公园,让他意外的是,绿荫下站着父亲和坐着轮椅的梁正伯伯梁正伯伯的旧伤,让他过早地依赖上了轮椅梁正说“孩子,我和你父亲是专门来看你走正步的,我教你走正步的要领记着没有?”郑志朗朗地答道“记着呢,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腿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二十五厘米”“好,现在听我口令,目标──正前方,正步──走!”郑志甩开步伐向前走去,步子格外地神气有力朝阳把金色的光铺洒开来,映照着郑志坚毅的脸庞,眼角珠子一般的泪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选自《啄木鸟》2015年第6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开头生动地描写了郑志、梁帅学走正步的情景,以及梁伯伯对郑志和梁帅的不同态度,为后文埋下伏笔B.本文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旨,如郑志与梁帅从小学走正步的态度与后来选择的不同人生道路进行对比C.作者在本文中特意加入一段插叙交代梁帅父亲舍身救郑志父亲的往事,目的只是在于表明他们之间的战友情深D.文中写到面对梁帅的案子,郑志的父母做了一桌好菜,并特意开了一瓶好酒款待儿子,是想让儿子徇私枉法E.本文结尾梁正喊口令郑志走正步的细节描写以及朝阳的环境描写,意在表现郑志得到了父辈的支持
(2)文中两次出现梁帅说“我爸救过你爸的命是因何而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梁帅是主人公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正步为题,又不惜笔墨地描写郑志坚持走正步的场景,请结合文本探究其写作意图(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1962年,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在探亲的假期中,阎肃思绪像奔涌的泉水,像爆发的火山,从笔端、从心中倾泻而出,整整写了18天,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一气呵成剧本写作仅18天,而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3年1964年9月,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1991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又是一个18天,他3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排练作曲家王祖皆说“耳顺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而阎肃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歌剧《党的女儿》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阎肃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当年为了在歌剧《江姐》基础上改编京剧《红岩》,阎肃主动提出去曾经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体验生活,把手反铐上,戴上脚镣,脚镣很重,碰到踝骨那是钻心的疼,吃饭、睡觉都不解开那七天七夜,他感受到了铁窗内失去自由的痛苦,他看到了国民党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为了体验上大刑,他还真的上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的脚下加到第二块砖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要绷断了……那种刻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使他在进行创作时,一次又一次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笔下流出的,字字是泪、句句是血,活生生的江姐就这样被他搬上了舞台“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经过两年锤炼,他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反复排练修改,最后连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厅传来的声音,一边和面,一边哼唱,也一边感动得流下眼泪阎肃的创作从未离开过人民和生活,他说“一旦确定干什么,就要学会‘扎猛子’,往根上去”65年来,他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阵地、边防哨所,处处留下了足迹和歌声65年来,他为部队写了多少军歌、师歌、团歌、连歌,他自己都数不清了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阎肃说“人年轻要多干、少争、少斗,多学别人的长处;人老了,尤其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作为文艺界的“常青树”,阎肃在拉大幕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在西南军区文工团时,阎肃被编入合唱队那时候,要求演员“一专三会八能”,拉大幕、管汽灯、演出催场,阎肃什么都干从拉大幕开始的艺术道路,到被称为文艺界的“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阎肃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怎么就有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和阎肃合作创作了《江姐》等多部作品的作曲家羊鸣说“阎肃不怕困难,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再就是爱学习”(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阎肃创作了许许多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包括首经风靡一时的京腔京韵京曲这些歌唱醉了听众,唱红了歌星,他也成了词坛上公认的“大腕”(《走近阎肃》)
②阎肃认为,好歌不是凭空造的,它来自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阎肃在“风花雪月”中为兵服务一辈子》)
③阎肃老师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满怀激情地创作,脑子里永远有最新鲜、最时尚的东西,他从不排斥新事物,时刻表现出“执着、随和、青春、阳光”,有“老顽童”“老时尚”“老玉米”的昵称(《羡慕阎肃老爷子》)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本通过第一段交代阎肃的出生年份、出生地以及入党、入伍时间和创作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的奖项等概括介绍阎肃,以引出下文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B.由阎肃作词的歌剧《江姐》历经3年的打磨、谱曲、排演,在公演时引起轰动,后来有5次复排,其中体现的“红梅精抻”对后来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教育C.在排练京剧《红岩》时,食堂大师傅都能唱《红岩》的曲子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红岩》排练时间之长,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了阎肃工作的精益求精D.阎肃喜欢下基层,几十年来,他跑了空军所有的部队,到哪里都亲自为战士唱歌,为部队写了许许多多的歌曲,是一位为兵服务一辈子的文艺界“常青树”E.阎肃被人昵称为“老时尚”,体现了他对时尚的孜孜追求,也正是这种对最新鲜思想的深入理解,阎肃才能满怀激情的创作,才能在任何岗位上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文本大量引用传主阎肃的话有何具体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被称赞为“国宝级艺术家”的阎肃在戏剧创作方面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8分)
5、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奥巴马将与冒险家贝尔.格瑞斯一起,在阿拉斯加州荒野__________体验野外生存,并将会见几位专家了解地区气候变暖的情况
②《纳赛尔丁阿凡提传》中的阿凡提始终都是一个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的侠士,他_____,四处流浪,是路人甲乙丙丁中的一个
③陆羽,为了搜集《茶经》的资料游历天下,一路上,他________,日晒雨琳,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等地A.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跋山涉水B.风尘仆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C.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风尘仆仆D.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杰利亚金博士表示,不仅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组织,还是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织B.九久读书人公司编辑彭伦坦言,当年引进莫迪亚诺的作品,并非因为作者的名气,而是因为翻译得好C.从《长恨歌》的结构和意脉看,作者白居易无不是围绕讽喻、批判“汉皇重色思倾国”为中心展开的D.中法双方承诺将在专业人员交流和业务培训、传统村落和古城镇保护推出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项目15.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①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
②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
③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
④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
⑤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A.
②①④⑤③B.
②①⑤④③C.
①②④⑤③D.
①②⑤④③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跑完马拉松赛,非有坚韧不拔之志不可为;治霾,
① ___________ 调整结构、减少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长久之计,应急响应则是尽量减轻雾霾影响的短期必要措施,远近应兼顾治霾是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② ______ ,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不能因此而不思进取马拉松精神的内涵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治霾也应发扬马拉松精神只有坚持不懈,
③ ________
17、仔细观察漫画《我的世界更丰富》,简要描述漫画内容,并就漫画的寓意谈谈你的理解(6分)
(1)漫画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画寓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60分)
18、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据《三峡日报》报道,宜昌方言在过去的基础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称宜昌方言有四个声调,目前由四声调变成了三声调据调查,宜昌目前有90%的幼儿园幼儿、小学小学生不会说宜昌方言;30多岁的青年人语言面貌靠近普通话其主要原因是普通话推广力度大;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纯粹的宜昌人少了有些专家表示“方言变化很快,而现在很多孩子较少说方言,一些方言今后可能会处于濒危状态”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呢?请选择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宜昌方言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发表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因为是爱情故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没有因果关系)
2、答案B解析因为古语称女孩儿嫁人叫“之子于归”,所以他们在送新娘子踏出闺门之时,会送上一首贺曲《桃夭》,因果关系颠倒)
3、答案C解析作者引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古人的无奈,作者要告诉我们“若两情相悦,自然还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别离”)
4.B(根据“义府即代德俭直夜”不能断开,排除A、D;根据“停司马诏书”不能断开,排除C)
5.C(“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解说有误,应是尚书为正,侍郎为副)
6.B(“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分析有误,皇上俯首听命的是武后而非李义府)
7.
(1)王义方一条条极力地陈述李义府的罪恶,但皇帝因他助立武后的事私下感激他,所以宽恕他不追究(“陈”“阴”“德”“贷”各1分,大意1分)
(2)自从李义府被斥退流放,天下仍有人担心他会被再度起用,等到他死了,朝廷内外的人才完全安心(“斥”“忧”“比”各1分,大意2分)8.前两句所写之景色彩艳丽、美丽动人1分池塘中,红莲盛放;夕阳下,乌鸦赶着回去柄宿1分后两句所写之景萧索、凄清1分阴云送来秋雨,桐叶纷纷飘落;雨后明月当空,月辉凉意袭人2分9.
①对比1分“乡梦窄,水天宽”写思乡之梦短促,而归家之路遥远一“窄”一“宽”,两相对比,突出了词人欲归不得的愁情2分
②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小窗愁黛淡秋山”写词人倚窗远望,见远处淡淡的秋山像女子的愁眉词人寓愁情于眼前之景,抒发了惆怅之情2分
10、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1、
(1)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C“目的只是在于表明他们之间的战友情深”分析有误,主要目的是为后面情与法的冲突做铺垫D.“想让儿子徇私枉法”分析有误,这是情与法在内心的纠结与较量E.朝阳的环境描写意在渲染“法”战胜“情”以后,郑志能坚持走“正步”的心情)
(2)第一次出现是只要梁帅吃亏,郑志就会奋不顾身护着梁帅,结果是梁帅没事,郑志却弄得鼻青脸肿,此时梁帅是理所当然地说“我爸救过你爸的命”;1分)这是为了说明郑志不忘恩,像亲兄弟一样对待梁帅(2分)第二次出现是梁帅涉案犯法,身为公安局长的郑志前去调查,此时梁帅满不在乎地说“我爸救过你爸的命”;(1分)这里设置悬念郑志还会走“正步”,公办案吗?是为了深化主题(2分)
(3)第一问梁帅不是主人公作者设计安排梁帅这个人物的用意在于和主人公郑志形成对比,烘托出郑志身上的正直品质(3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梁帅怕苦怕累,不愿吃苦;偷奸耍滑,做事敷衍;小事不屑做;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责怪别人;认为别人帮自己天经地义,破坏规则一一不走正道 (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4)小说的题目为“正步”,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表面上说的是走正步,意在指走人生正道小说中作者借梁正“走正步也和人生一样,人正步子才能正”的话点明了小说主旨做人要行得正、走得直(4分)小说描写郑志一直坚持走正步,表明郑志矢志不渝地走正道针对当今关系网、人情案等,作者们倡导人们尤其是执法者应该像郑志一样走正步、行正道、不徇私情(4分)
12、
(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A项,“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错误,下文主要介绍传主同肃的创作和其创作思想等,但其它内容没有介绍D项,“到哪里都亲自为展示唱歌”错误,文中说的“处处留下了足迹和歌声”的意思是为部队写歌而不是指他给展示唱歌E项,“这是这种对最新鲜思想的深入理解一一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错误,相关链接
③的内容主要表述的是阎肃对新事物的追求,但能够“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的原因并不是他对新事物的追求
(2)
①直接表现传主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更加突出传主的形象特征比如阎肃在介绍创作歌剧《党的女儿》的内容时说自己脑子里没有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等,就表现了阎肃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深刻的认识(2分)
②使传记更加准确、可信,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比如在介绍阎肃的淡泊品格时,引用阎肃的话直接表述阎肃对名利的看法等(2分)
③掲示传主的经历和思想变化,增加了传记的内涵传记不仅体现了传主的生活经历,也通过引用传主的话掲示人物的思想,二者结合,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2分)
(3)
①介绍了阎肃成长的经历阎肃是从拉大幕开始的艺术道路,最终成为“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2分)
②交代了阎肃的思想品格即使被人们称赞为“国宝级艺术家”,但阎肃还是十分谦虚、勤奋、不怕困难、热爱学习(2分)
③照应题目和前文说明阎肃就是一位“把灵魂融人艺术”的艺术家(2分)
(4)
①创作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阎肃的创作始终体现社会的需求,比如为了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阎肃创作了歌剧《江姐》;为了向建党70周年献礼,阎肃创作了歌剧《党的女儿》(2分)
②创作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在写作歌剧《党的女儿》时,阎肃三天一场戏,目的就是想告诉人们什么是共产党人等(2分)
③创作要深人生活,有生活积累在创作京剧《红岩》时,他在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集中营体验了七天七夜的生活,切实感受共产党人的坚强和国民党特务的残暴,为写好《红岩》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2分)
④创作要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无论是歌词的创作还是歌剧的创作,作为作家要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2分)
13、D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辛苦劳累的样子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句
①,根据“体验野外生存”,填“跋山涉水”更恰当;句
②根据“是路人甲乙丙丁中的一个”,填“风尘仆仆”更恰当,句
③,根据“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填“风餐露宿”更恰当14.BA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在“亚太经合组织”之后C句式杂糅,“围绕……这一中心”和“以……为中心”两种句式取其一D成分残缺,应在“古城镇保护”之后加“方面”
15、A试题分析议论性语段,一般是先抓住论题或论点,如该语段是论点战国策士用厉害游说君王再看是怎样阐释的,“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在此基础上,就能顺利排列,进而顺利概括材料内容)16.示例
①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
②环境短期内无法实现根本性好转
③我们才能找回碧水蓝天符合上下文逻辑关系即可17.漫画内容长凳的一端坐着一个大胖子,他双手搂着硕大的食品袋和饮料杯,嘴里正吸着饮料长凳的另一端坐着一个盲人女孩,她的手杖斜倚长凳,她正专心地摸着书本“阅读”需介绍出画面的主要内容3分漫画寓意批判了社会上那些只重视物质追求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现象,呼吁人们用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意思对即可3分
18、作文参考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