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中生物相关计算规律总结
一、有关蛋白质的计算例1现有氨基酸6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610个,羧基总数为6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5982和2 B、598,12和10 C、5991和1 D、59911和9例
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所示),这些多肽中共有的肽键数为( )A、31 B、32 C、34 D、35 例
3、测得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又测得胰岛素分子量约为5646,由此推断含有的肽链条数和氨基酸个( )A.1和44 B.1和51 C.2和51 D.2和44.
二、物质分子的穿膜问题例
1、若某一植物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一个CO2扩散进入一个相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则该CO2分子穿过 层生物膜( 层磷脂双分子层; 层磷脂分子)例
2、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A、3和4 B、4和5 C、7和9 D、7和11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温度/℃27282930暗处理前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前后重量变化/mg+4+5+6+2例
1、将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绿叶分成相同的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先暗处理一小时,再用相同适宜的光照射1小时,测量重量变化(假设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如上表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27℃时该绿叶在整个实验期间积累的有机物是2mgB、28℃时该绿叶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C、29℃是该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D、30℃时该绿叶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是3mg/h例2.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变化量01%2%3%5%7%10%15%20%25%O2吸收量/mol
00.
10.
20.
30.
350.
350.
60.
70.81CO2释放量/mol
10.
80.
60.
50.
40.
50.
60.
70.81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3%时,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X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
0.15molC.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2相对浓度为5%D.O2相对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最弱
四、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计算例
1、豌豆的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为( )A、
7、
7、7 B、
14、
0、14 C、
28、
28、28 D、
28、
0、28例
2、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
42、
84、84 B、
84、
42、84 C、
84、
42、42 D、
42、
42、84
五、DNA分子的结构有关的计算
1、在双链DNA分子中,任意两个不配对的碱基和占总碱基数的一半即A+G或A+C或T+G或T+C占总碱基数的50%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总碱基的比例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这两种碱基之和占该单链中碱基数的比例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
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5、若某DNA分子有n个碱基对,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为4n种
六、DNA有关的计算
(一)、DNA复制过程中得相关计算规律
1、复制n次,生成2n个DNA分子
2、若取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转移到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若干代则有以下规律
(1)、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有2个,只含15N的有0个;含14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有”还是“只含有”
(2)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占总数比例为、2/2n
(3)子代DNA分子的链中总链数2n×2=2n+1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占总数比例为2/2n+1=1/2n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4)若一亲代DNA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二)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之间的关系
631.例1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330 B、660 C、990 D、1320例
2、将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四代,则后代DNA分子中只含14N的DNA分子与含有15N的DNA分子之比为( )A、1:1 B、7:1 C、8:1 D、15:1例
3、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基因编码区转录时的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如下TAAGCTACTG…(共省略40个碱基)…GAGATCTAGA,则此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个数最多为 个
七、遗传规律中相关的计算
1、患病的概率可用交叉相乘法 甲病患病概率 m 不患甲病概率1-m乙病患病概率 n 不患乙病概率 1-n后代两病兼患的概率mn后代只患甲病的概率m(1-n)后代只患乙病的概率n(1-m)后代不患病的概率(1-m)(1-n)后代患病的概率1-(1-m)(1-n)
2、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性状分离比9331及1111计算(1)明确9331中各数字代表的基因组成及表现型9代表A B 代表双显性性状;3代表A bb代表单显性性状;3代表aaB 代表另一种单显性性状;1代表aabb代表双隐性性状
(2)会利用上述比例进行变形弄清题中的基因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性状表现知道以上四种基因组成中哪几项合并了如1231是由(9+3)31;961是由9(3+3)1;97是由9(3+3+1)变化而来
3、自交与自由交配中的计算
(1)杂合子自交n次
①后代中杂合子、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1/2n;纯合子(AA或aa)(1-1/2n)
②逐代淘汰隐性纯合子(或显性纯合子致死)的情况杂合子2/(2n+1);纯合子(AA或aa)1-2/(2n+1)=(2n-1)/(2n+1)
(2)自由交配时,后代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可用基因频率来计算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有AA出现的概率为p2;Aa出现的概率为2pq;aa出现的概率为q
2.例
11、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问
(1)该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兼色盲儿子的概率是
(2)该夫妇再生一个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3)该夫妇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女儿的概率是 例
2、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紫1红1蓝 B、1紫2蓝1红 C、1蓝2紫1红 D、2蓝2紫1红
八、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方法
(一)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1、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正常的全为女性,而且男性全为患者,女性都正常,则为伴Y遗传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二)确定是否为母系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为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
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来源:学§科§网]
(三)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1、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2、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四)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1)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为伴X隐性遗传(女患者XbXb她的父亲、儿子皆为XbY)
(2)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为XBY,他的母亲、女儿皆为XBX)
(五)遗传系谱图判定口诀父子相传为伴Y,子女同母为母系;伴X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为伴性(伴X)伴X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为伴性(伴X)口诀也可以这样表述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里的男指的是该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这里的女指的是该男患者的母亲或女儿)注意无中生有指的是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有患病有中生无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学生只要“一看、二找、三观察”,就能快速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一看,看什么?看题干如果题干中已告之自己熟悉的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则立即作出相应的判断二找,找什么?一找如下片段abcd只要系谱图中出现如图a、b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是隐性”;若出现如图c、d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是显性”并且只要系谱图中出现如图b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父母无病,女儿有病”;若出现如图d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父母有病,女儿无病”若系谱图中只出现图a情形,只能判断为隐性遗传病,若出现图c情形,只能判断为显性遗传病,而不能判断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此时还需寻找如下片段即“二找”12
(3)4如谱图中出现上述{1}{2}片段,则排除伴X隐性遗传,因为“伴X隐性遗传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而图中且是“母病子不病,女病父不病”,判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谱图中出现上述{3}{4}片段,则排除伴X显性遗传,因为“伴X显性遗传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图中且是“父病女不病,子病母不病”,判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三观察观察谱图中该病在代与代之间若呈连续遗传,则最有可能为显性遗传,如患者性别无差异,则为常染色体,如患者女多于男,则在X染色体上;若该病隔代遗传,则最有可能为可依据遗传病特点观察 显 性隐 性判断特点
①代代连续发病
②父母有病生正常孩子
③发病率较高
①隔代发病
②父母正常生病孩
③发病率较低常染色体遗传
①男女均等发病
②患病父母有正常女儿
③男病母女不一定病
①男女均等发病
②父母正常有病女
③女病父子不一定病伴X染色体遗传
①患者女多于男
②患病父母无正常女
③男病母女一定病
①患者男多于女
②父母正常无病女
③女病父子一定病隐性遗传,如患者性别无差异,则为常染色体,如患者男多于女,则在X染色体上【基础训练】[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_xx_k.Com]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以下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A、B、C、D、3在下列遗传病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的是
九、进化中基因频率的计算
1、由概念来计算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或1-A的基因频率)
3、已知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或隐性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求A、a的基因频率或求某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方法先求a的基因频率q=A的基因频率=1-q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AA p2,Aa2pq,aa:q
2.例
1、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例
2、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者为10人,男性患者为22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
4.5% B、
5.9% C、6% D、9%例
3、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十、种群密度的相关计算
1、样方法求种群密度适于求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土壤动物方法
(1)一个样方内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用样方内的个体数+相邻两边上的个体数
(2)种群密度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求种群密度的方法适合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公式 例1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采用 法如果该农田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0只鼠,第二次捕获48只,其中带标记的有15只,则该农田此种鼠的种群密度是 只例
2、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00只 B.200只 C、200只 D、400
十一、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
(一)、能量流经某个种群时的示意图由此图可得出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包含的能量
2、用于各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各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总同化量=净积累量+呼吸消耗量=生物体储存的能量+呼吸消耗量注
①、净积累量=生物体储存的能量=生物体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②、注意下面不同的词“获得”的能量=“流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
4、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例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D、流入狐狸体内亲们,期末考试加油!天道酬勤!youcandoit!高中生物相关计算规律总结答案
一、有关蛋白质的计算例1选B、例2选A例
3、选C
二、物质分子的穿膜问题例1解析CO2由线粒体产生由该细胞释放出来,穿越3层膜;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穿越3层膜,共穿越6层膜答案6 6 12例
2、解析这个物质跨膜数量问题就比较复杂,我们还是用图示加以说明先看葡萄糖(),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是用于组织细胞的氧化供能;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中,形成了血糖图丙中的
①→
②→
③便是其运输的途径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经过4层细胞膜后,还要再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2层膜),进入组织液,再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共通过7层生物膜这里特别提醒注意两点,一是葡萄糖是在血浆中运输,而不是进入红细胞内被运输;二是葡萄糖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而不是直接进入线粒体再来看氧气,首先要知道肺泡膜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其次要知道氧进入血液后,要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三是氧进入组织细胞后,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图丁中的
①→
②→
③→
④描述的就是这一比较复杂的过程出肺泡(2层膜)→进血管(2层膜)→进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线粒体(2层膜),共计11层生物膜选D.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例
1、解析在暗处理过程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暗处理后重量变化就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间接反映呼吸速率以上四种温度下的呼吸速率依次是1mg/h、2mg/h、3mg/h、1mg/h,可见在上述四种温度下,29℃是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光照前后重量的变化代表了1h内的净光合速率,它与呼吸速率的和等于真正的光合速率,即上述四种温度下,真正的光合速率为5mg/h、7mg/h、9mg/h、3mg/h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也是29℃;28℃时该绿叶光照后比暗处理前增加的重量为(5-2)=3mg,27℃时整个实验期间积累的有机物为(4-1)=3mg;所以选A例2选D
四、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计算例
1、答案B例
2、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
五、DNA分子的结构有关的计算
六、DNA有关的计算例1解析由A+T占碱基总数的34%,可求出T=17%;由C+T=50%,可求出DNA分子中C=33%,C碱基个数为1000×33%=330个根据公式m×2n-1得330×(22-1)=990答案选C例
2、解析DNA复制4次后得到24=16个DNA分子,其中15N为2个,只含14N为14个,所以答案选B例
3、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模板链的排列顺序得出mRNA的排列顺序为AUUCGAUGAC…共省略40个碱基…CUCUAGAUCU,首先找出起始密码子AUG,再找出终止密码子UAG,算出二者之间的碱基个数为48个,共计16个密码子编码氨基酸,所以答案为16个
七、遗传规律中相关的计算例1解析
(1)由条件可得出该夫妇的基因型丈夫AaXBY、妻子AaXBXb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患色盲儿子的概率是1/4,所以再生一个白化病兼色盲儿子的概率是1/4×1/4=1/16;
(2)儿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3/4;患色盲的概率是1/2不患色盲的概率是1/2所以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4×1/2+3/4×1/2=1/2
(3)女儿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患色盲的概率是0,所以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女儿的概率是0(答案1/16 1/2 0)例
2、解析由题意知,蓝色由A B 控制,鲜红色由aabb控制,紫色由A bb和aaB 控制AaBb与aabb杂交,子代中A B A bb:aaB :aabb=111:1,即蓝色紫色鲜红色=1:2:1选C
八、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方法
1、C
2、C
3、遗传,且具有隔代遗传的现象,故最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的是B图中可以找到父母无病,女儿有病的片段,故一定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图中男性全患病,故最可能是伴Y遗传D图中该病代代相传,且无性别差异,故最可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答案为A
九、进化中基因频率的计算例1解析Aa基因型个体占总数的50%,则A的基因频率=30%+1/2×50%=55%;a的基因频率=1-55%=45%例
2、解析X染色体数目=400×2+400=1200,色盲基因数目=30+10×2+22=72,则色盲基因频率为72/1200×100%=6%.所以选C例
3、解析由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可以推出aa(表现正常的)所占的比例是81%,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是=90%,A的基因频率=1-90%=1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0%×90%=18%由此可得出妻子是AA基因型的概率为1%/(1%+18%)=1/19,是Aa基因型的概率为18/19,所以他们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所以选A
十、种群密度的相关计算例1依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可求出鼠的种群密度是128只/公顷例
2、选D
十一、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例1解析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消化的草中包含的能量,没有被兔子消化吸收所以选B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