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内容:
《卖炭翁》微课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3、学会从外貌、动作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作者“合为事而作”的写作情怀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2023年春季《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被各个电视台热播,这再一次说明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往往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在唐朝就有一位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意思是创作文章、诗歌要紧跟时代,反映现实生活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他写的《卖炭翁》就是“合为事而作”的诗歌
(二)基础知识,预习检测
1、游戏检测预习考察与白居易、《卖炭翁》有关的文学常识
2、走进作者
3、背景介绍
(三)诵读经典,聆听古韵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朗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面,请同学们结合课卜.注释中词语的读音,自由朗读课文
2、提示读音,齐读全文
①学生展示朗读;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齐读诗歌
3、结合注释,读懂诗歌过渡语作为一首古诗词,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以同桌为小组,请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读懂诗歌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之后小组提出疑问,其他小组或老师进行解答
4、齐读译文,理解内容
(四)研读经典,采撷精华
1、梳理文脉,感受诗歌的故事情节过渡语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从“叙事”的角度看,情节是叙事诗的必备条件请大家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温馨提示请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概括)
2、整理意脉,认识经典的艺术形象过渡语卖炭翁作为一个主体人物贯穿于文章的始终而诗人也是以“卖炭翁”作为诗歌的题目,可见,“卖炭翁”的人物形象是作者浓墨刻画的,那么,诗歌中除了卖炭翁这个核心人物之外,诗人还刻画了哪些人物呢?(宫使)
①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形象?(温馨提示可从外貌、心理、动作等角度,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学诗要发挥想象和联想小结白居易运用细致的笔墨,刻画出一位年事已高、劳动艰辛、生活贫困的老者形象这是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更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代表(板书老翁年事已高劳动艰辛生活贫困)过渡语文章刻画了卖炭翁的经典形象,同时也立体地呈现了宫使的形象本诗中,哪些词语能使宫使形象更立体化?
②宫使形象分析“翩翩”轻狂“回车叱牛牵向北”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画面,写出了宫使的蛮横无理,使宫使的形象更加鲜明在这三个动词中,有一个字的最富表现力,“叱”,教材解释为“吆喝”,你觉得是一般意义上的吆喝吗?“叱”的篆书为,由口,说话,匕,刀子组成,本义说出像刀子一样的话,叱骂、叱责,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吆喝”叱骂,则将宫使蛮横的态度展现出来(板书趾高气扬、仗势凌人、蛮横无理)小结诗人从多角度刻画了老翁和宫使形象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卖炭翁的悲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宫使的蛮横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两个人物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谱系中的经典形象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居易善于从多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诗人不但刻画了经典的人物形象,而且展现了一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画面
(五)体悟情怀,拓展延伸
1、诗人借助诗歌《卖炭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宫市”制度是造成老翁悲惨遭遇的主要原因,这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揭露了“宫市”制度的弊端小结本诗通过记叙()揭露了()的罪恶和()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将本文改写成一则小故事通过卖炭翁,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鱼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正是因为有了像白居易一样忧国忧民的诗人,让像卖炭翁一样的穷苦百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卖炭翁》,感受作者“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情怀
(六)补充巩固,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完成《文科》中与《卖炭翁》相关练习;.发挥想象,续写《卖炭翁》,不少于200字附板书设计卖炭翁白居易老翁宫使年事已高得意忘形劳动艰辛蛮横无理“苦宫市”生活贫困趾高气扬(同情)(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