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孟子》(节选)《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
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①
(一)孟子见梁惠王
②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③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④?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
⑤,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庵
⑥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注释】
①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②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魏■,前369—前319年在位魏原来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因秦国的压力,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也被称为梁,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惠”是其死后的谥号
③仁义“仁”是儒家的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义”,儒家学说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
④大夫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家大夫的封邑封邑是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cdi)地
⑤乘音Sha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当时战争的形式主要是车战,一辆兵车由四匹马拉,车上有三名武装战士,后有若干步兵古代常以兵车的多少衡量诸侯国或卿大夫封邑的大小
⑥庵满足
(二)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
①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
②,鹿鹿攸伏,鹿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物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日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
③时日害丧
④,予及女偕亡
⑤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答道“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上说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却高高兴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为他能享有麋鹿鱼鳖而高兴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汤誓》中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人民要跟他同归于尽,(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注释】
①《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故称《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类此章所引为《大雅•灵台》
②王此指周文王姬昌,殷王纣时的诸侯,子武王伐纣,灭殷
③《汤誓》《尚书》中的一篇《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汤誓》这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诅咒夏桀的话
④时这害同“曷何时的意思
⑤女同“汝二你
(三)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曰“无以异也”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以刃与政,有以异乎?”(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曰“无以异也”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J日“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孳,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日始作俑者
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注释】
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四)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②,如之何则可?”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对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注释】
①东败于齐,长子死焉指前343年马陵之战,齐威王派出忌、孙膑率军队救韩伐魏,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②比全,都洒同“洗
二二、《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庄暴
①见孟子,日“暴见于王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日「好乐
③何如?”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朝见,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J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④乎!”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他日,见于王日“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14)”几天后,孟子在觐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王变乎色
⑤,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
⑥好世俗之乐耳”宣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J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J日“可得闻与?”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曰“独乐乐
⑦,与人乐乐,孰乐?”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曰“不若与人J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S“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曰“不若与众J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磨
⑧之音,举
⑨疾首蹩^⑩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⑪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
⑨疾首蹩^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音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J“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偷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Q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Q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现在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以王道统一天下了!”【注释】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an现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e《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日“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e”欣赏音乐名词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⑧钟鼓之声,管南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⑨举皆、都⑩疾首蹙^cu e疾,《说文》“病也”蹙,《说文新附》“迫也」引申为聚也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安凯《说文》“鼻茎也J极《说文》“栋也J《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⑪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⑫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旄旗帜,这里指仪仗。


